Search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5.11.19 Yola, Nigeria】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5.11.19 Yola, Nigeria】

又是博科聖地。

奈及利亞境內的極端恐怖組織「博科聖地」(Boko Haram)周三在奈國北方城市卡諾(Kano)發動恐怖攻擊,兩名自殺炸彈客在城中市場的中心與入口先後自爆,目前已知11名平民身亡。

發生在卡諾的炸彈案,也是這一個星期以來,奈及利亞第二次遭遇到的恐攻事件:本周二,博科聖地就在東北城市約拉(Yola)發動過自殺攻擊,並造成32人罹難、80人輕重傷。

在國際「反恐」一片風聲鶴唳的同時,奈及利亞 vs 博科聖地的衝突也令奈及利亞的動盪再度緊張。

2002年成立的博科聖地,自2009年以來在奈及利亞東北部大舉行動,打著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它們,也是奈及利亞、乃至於西非區域不穩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相關單位統計,在2014年就有6,644人死於博科聖地之手,這也讓它們成為世界上最血腥的恐怖組織(甚至超過IS);而在年初,博科聖地也主動宣示與「伊斯蘭國」結盟,這樣的政治意圖,也更讓非洲各國大感緊張。

在今年奈及利亞新任總統——同時也是前軍事強人布哈里(Muhammadu Buhari)上台執政後,奈及利亞政府也積極地重整武力,力圖在非洲、西方盟國的支援下,全面掃除博科聖地。但軍方的貪腐與前線部隊的裝備、支援不足,也仍嚴重影響了政府軍的士氣,迄今,奈國的掃除行動仍未見到突破性的成果。

另一方面,周二約拉的攻擊事件,也引發社群網站的龍頭Facebook的回應,在爆炸案後,FB也主動在奈及利亞開放「安全確認功能」,供使用者通報自身狀況。

上週五的巴黎攻擊案中,FB首度開啟這項回報功能,但事後也被外界抨擊為「大小眼」,質疑「為何等到巴黎出事才用,其他地方的恐攻就不算數嗎?」;收到回應的FB也調整了政策,而周二的事件中,也是這種安全社群功能,第一次被使用在奈及利亞。

圖說:約拉攻擊案後的傷亡慘重。(圖/美聯社)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